3bmm@emil.com
添加时间:自我人设建构下的不自由无数菲林和镜头下明星“人设”的产生和消亡,依然是对真实个人空间的挤压与掏空。真实的自我何处安置?不只明星困扰,普通人亦受威胁。自由总是在处于危险之时方显珍贵,而在媒体社交泛滥的时代,最危险之处正在于,人们难以察觉到自我人设建构下的不自由。
大和称,下半年强劲产品渠道支持吉利汽车销量增长,集团除了推出新型号汽车,也将把现有型号升级,该行预计吉利汽车管理层将会调升全年销售目标。大和相信,吉利汽车新销售目标158万辆属于过份保守及容易达标,因为集团新型号SUV汽车及Lynk&Co旗下的汽车持续起步,该行预期销售目标为170万辆。
1.2 调控政策:放松限购限贷,货币宽松14年的调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限购全面放开,但市场反应平淡;第二阶段以930新政为起点,中央祭出重拳开启全面刺激。第一阶段:限购密集放开,市场反应平淡。14年上半年仍有部分热点城市继续收紧调控 ,14年下半年地方才意识到高库存的严重性,密集放开限购,同时辅以各类救市措施。14年6月呼和浩特是第一个正式发文全面放开限购的城市,此后限购取消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截至9月底仅有北上广深和三亚五个城市未取消。除放开限购外,各地还出台了房贷优惠、公积金异地使用、落户放宽等其他优惠政策,非一线城市的紧急救市全面展开。
融资收紧使行业风险上升。15-16年的调控刺激期地产企业融资大幅扩张,这部分债务正面临到期压力,融资收紧下可能产生行业信用风险。以债券融资为例,18年3季度到19年3季度将累计到期各品种债券4115亿,占当前地产债存量22.8%,20年2季度到21年3季度将累计到期8009亿,占当前存量的44.4%。地产债到期日分布集中,遇政策收紧期,中小房企融资、回款压力大,违约风险一触即发。
7.5 本轮调控反思四:中央和地方目标冲突下因城施策面临考验房地产市场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市场,本应由地方政府守土有责,充分担负起“因城施策”的任务,可在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政府支出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费,实际上是当地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受益者。因此调控权下放到地方后调控演变成“被动式调控”,地方政府往往在房价大幅上涨后才出手干预,缺乏自约束机制。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限购、限价、限售、限土拍控制房价,另一方面在一些“小政策”上动手脚,削弱调控收紧的影响,例如17年3月以来各地密集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南京18年4月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内蒙古18年6月推进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中央和地方目标冲突是因城施策调控效率不高的根源。
虽然销售量回升,但在价格战背景下彩电企业销售额增长并不容易。创维数码(00751.HK)最近披露的业绩显示,今年4~6月,创维在中国市场的电视机销量为175.1万台,同比增长7.4%,而销售额为37.5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同比下降2.3%。